奖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奖杯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三年磨剑中信银行叩响国际化第一道门-【资讯】

发布时间:2021-07-15 18:34:28 阅读: 来源:奖杯厂家

2006年末开始,以中行、建行、工行为代表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率先打响了海外收购战。随后,民生银行(600016)、国开行、招行等国内银行,也纷纷出师海外,并在2007年出现了国内金融机构海外收购的小高潮。而此时,已经完成A+H上市的中信银行(601998)却并未参与到这轮海外并购的大潮中。

直到中信银行5月10日对外宣布拟收购中信国金后,市场才恍然大悟。原来,正应了那句古话:“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三年,中信银行一直都在暗中布局并等待最佳时机。

静观银行海外收购战

中信银行的深谋远虑

如果评选海外并购最积极的银行,或许中信银行榜上无名;但如果评选海外并购很聪明的银行,中信银行当之无愧。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信银行之所以没有在上市后马上进行海外收购,是因为其懂得一点:“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实上,中信银行在上市后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为本次收购中信国金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不久前公布的中信银行2008年年报显示,中信银行在2008年实现了超过60%的净利润增长,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及平均权益回报率不断提高,每股收益达到0.34元。

数据显示,中信银行2008年利润总额达177.46亿元,增长35%,实现净利润133.20亿元,比上年增长60.68%。有分析师认为,中信银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从驱动因素上看,主要得益于收入结构的调整优化,盈利资产、中间业务收入的高速增长,以及良好的成本控制、成本收入比的连续下降。事实上,自2007年4月27日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以来,中信银行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2008年度净利润更是超过2006年和2007年两年之和,每股收益比上年增长47.83%,连续三年大幅增长。

2008年中信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一举超过了150%。该公司年报显示,中信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50.03%,较2007年大幅提升40.02个百分点,这将有助于中信银行在2009年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此外,中信银行在保持持续盈利增长的同时,不良率继续表现了下降的趋势,至1.36%,下降了0.12个百分点。这一年中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4.32%,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2.32%,在同类商业银行中首屈一指,体现出非常强的抵御风险能力。

除了大力提升自身的财务指标,中信银行也紧紧抓住机遇,将最具优势的对公业务、国际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做大做强。

统计显示,2008年,在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国内外金融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中信银行面对困境,管理层积极寻找对策,拓展思维,努力创造商机,有效提高了应对外界挑战的能力,在保持了对公业务、国际业务领先优势的前提下,各项业务成长良好,步入了稳步发展阶段。

对公业务方面,中信银行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迈上了一个历史性的台阶,连续两年对公存款增量超过1400亿元,以扎实有效的基础继续在同业中领跑。同时,代表着中信银行新兴对公业务的投资银行业务、汽车金融业务和托管业务的迅猛发展也为中信银行保持同业中的领先位置做出了贡献。

国际业务是中信银行的传统优势业务,在2008年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国际结算量达1310亿美元,连续四年增长率超过40%,成为唯一一家进出口收付汇量跨入千亿美元俱乐部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资本市场业务也经受住了国内外金融市场动荡的严峻考验。

此外,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步伐加快,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夯实。中信银行在保持储蓄业务增长的同时,发挥理财品牌优势,理财产品销售1479亿元,同比增长43%,在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继续保持领先。

私人银行业务也以服务超过2000个客户而蓬勃发展。信用卡发卡量突破750万张,增长79%,成为2008年的亮点。

与此同时,中信银行迅速扩充网点。仅2008年,就有南宁、哈尔滨、莆田、南通和洛阳5家分行及57家支行实现开业。截至2008年末,中信银行机构网点总数已达544家,其中一级分行30家,二级分行20家,支行493家,财务公司1家。

这都使得中信银行在出手收购中信国金时真正做到了“兵强马壮”。

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此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今年的国际国内形势充满挑战,但他对中信银行的盈利前景仍然十分乐观。

而作为中信银行的坚强后盾,中信集团更为中信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帮助。2004-2006年,中信集团先后向中信银行注资25亿元人民币、86亿元人民币及74亿元人民币。由于旗下拥有证券、信托、保险等综合金融平台,中信银行2007年上市时,海内外投资者都对此十分看好。

中信银行上市后,中信集团酝酿已久的整合旗下业务的想法也在加快变现,并通过相关安排将旗下的中信国金私有化。笔者在今年两会期间采访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时,孔丹曾表示,私有化中信国金的重要意图就是将旗下的银行业务进行整合,并发挥中信国金以及嘉华银行的海外平台作用。

2008年11月,中信集团以一股中信国金股份交换一股中信银行股份,以及2.16元港币现金的方式完成了对中信国金的私有化,并撤销了中信国金的上市地位。同时,中信国金按比例向中信集团、BBVA出售了其所持有的中信银行的15%的权益,简化了股权结构,为下一步中信国金注入中信银行做好了准备。

“天时、地利、人和”下的果断出手

业内人士表示,几年以前,国内银行业的国际化主要是以“请进来”为主,而近几年,国内银行的国际化逐渐呈现出“走出去”的特征。支撑“走出去”的核心动力,一方面是因为要跟随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国内金融资本国际化需求。随着国内金融资本的积累不断加速,这些金融资本也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寻找盈利的空间。

对此次收购中信国金,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形容为这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以一种合适的价格,对一个合适的对象的收购”。

而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一脉传承的文化,香港往往成为国内银行业国际化的第一站。通过在香港市场选择一个合适的国际化的平台,实现国内银行业在东南亚、拉美、非洲、欧美的扩展是一个较为快捷的战略路径。而总部位于香港的中信国金,又是中信集团公司在中国境外金融业务的旗舰。

中信集团视金融服务业为整体业务发展的核心,因而中信国金及其附属公司及主要联营公司在实现中信集团矢志成为具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领先金融企业的宏愿上,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而中信国金的主要资产,正是与中信银行业务互补性极强的中信嘉华银行。嘉华银行是一家香港本土银行,在香港拥有27家分行,在香港地区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中信嘉华银行在内地、澳门及美国都设有分行。据了解,去年底,中信国金总资产约为1500亿港币,其中,嘉华银行贷款为742亿港币,存款为995亿港币,不良贷款为13.8亿港币,不良率1.89%。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嘉华银行去年仍然保持了较好的业绩。

此外,中信国金还控股了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中信资本)和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资产)。其中,中信资本主攻中国市场的投资管理及顾问业务,核心业务包括直接投资、房地产基金、结构融资、资产管理及特项投资,旗下管理的基金总额为20亿美元;中信资产为一家直接投资及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公司的直接投资业务主要集中于中国大陆的房地产项目、上市及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而管理的基金有企业及房地产基金、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等。

曹彤指出,正是多份金融牌照,使得中信银行在并购中信国金后,国际化平台更加完善,也为中信银行下一步国际化,提供了想象空间。

据了解,中信国金2008年利润达127亿港币,如果剔除一次性的转让中信银行股权的因素,利润为21亿港币。在资本方面,中信国金去年底的净资产是382亿港币,资本非常充足。

另外,中信银行选择中信国金,也是因为中信国金的规模非常适合中信银行的“胃口”。目前中信国金资产规模约为1500亿港币,在体量上非常适合中信银行。“如果中信国金太小,在人才的储备上不够,在体制上不够完善,对中信银行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大;如果太大,对中信银行第一次国际化的收购来说,可能整合起来比较困难”,曹彤说。而由于同为中信集团旗下公司,中信国金和中信银行在文化上非常接近。因此,收购之后的整合成本也将远低于其他银行。

本次收购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银行第一次跨境收购。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金融危机对现有的金融机构,包括对香港地区的金融机构影响看得越加清晰,此时收购使得我们更容易把握收购对象。此外,当前中国国内的企业也正在启动新的一轮国际化的趋势,在这个时候国内银行的国际化也将会被注入新的国际化的含义。同时,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业务正在推出,而香港由于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必将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首批地区,这为中信银行的国际化业务提供了新的商机。

让银行业分析师最为关注的,就是本次收购的价格。根据公告,本次收购的对价是接近136亿港币,折合成市净率为1.43倍。而在香港市场上,对于控股权的收购,1.43倍的价格在历史上看也是非常低的。此外,1.43倍也正是中信集团在2008年末将中信国金私有化的成本价。一方面中信集团在兑现承诺,对中信银行来说,也是以私有化的成本价收购。而由于香港地区可供收购的本地银行资源已非常稀缺,因而如果不是因为中信集团将中信国金私有化以后再转让的机遇,中信银行很难以这样的价格去进行一次控股权的收购。

一位银行业分析员指出,与其他银行的海外收购成本相比,在这个时机出手,中信银行的主动性、回旋余地都要好很多。

稳固的铁三角:中信银行、中信国金与BBVA的协同效应将逐步体现

从股权结构上看,收购完成后,中信集团和BBVA(即西班牙对外银行)是中信银行的主要股东,其中BBVA持有中信银行10.07%的股份。本次收购完成后,BBVA和中信银行又将是中信国金的股东,分别持有其29.68%和70.32%的股权。此前,2006年底,BBVA曾同时收购了中信银行5%的股份,及中信国金15%的股份;随后,2008年11月,BBVA又同时增持中信银行和中信国金的股份至10.07%和29.68%。在本次收购完成后,中信银行、中信国金与BBVA的协同效应将犹如铁三角,更加坚固。

曹彤此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坦言,中信银行这次有机会收购中信国金,并且控股下面三间有特点的金融机构,给中信银行带来难得的国际化机遇。通过对中信国金的收购,将使中信银行一举走在国内银行国际化的前列。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通过本次收购,还将增强中信银行的跨境服务能力。历史上,中信银行始终在国际业务方面走在国内银行的前列,在国际结算方面始终领先于同类的银行。本次收购嘉华银行,除了在香港拥有了广泛的网络以外,还在澳门有一间分行,在美国有两间分行。所以,此次收购将增强中信银行在香港地区、在澳门、在东南亚、在美国市场提供跨境服务的能力。

第三,本次收购将优化中信银行体制,获得国际化的人才,进而提升中信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嘉华银行地处香港,有一套适应国际化先进的管理体制和一批国际化的人才队伍,这对中信银行国际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靠中信银行自身的发展,自发的来形成一套国际化的体制,自发的培养一批国际化的人才,将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四,通过对中信银行和中信国金后台的整合,将降低中信银行和中信国金的运营成本和整体管理成本。比如在风险控制方面,目前中信银行和嘉华银行在风险控制的理念、体系和运营管理系统方面都是相对独立的,交易完成后,双方在风险管理的政策、跨境客户的审贷流程、贷后管理等方面的整合将会更加有效,将会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降低整体的管理成本。在IT系统的建设方面,两家银行的合并以后,可以彼此借鉴IT上的先进技术,共享知识产权,在共享技术设施建设的同时,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第五,通过此次收购,一旦未来香港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中信银行还将占据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当前的一些制度性的、政策性的变化,使得香港有可能在即将兴起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服务方面处于有利的位置。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信银行通过收购中信国金进入香港市场,也将使得中信银行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领域处在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

而市场对BBVA与中信银行的合作则更加熟悉。作为中信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在BBVA入股中信银行后,中信银行在欧洲、拉美地区服务于跨境客户的能力得到了扩展。2008年,中信银行与BBVA进一步推进了公司银行、投资银行、国际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私人银行、风险管理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双方高层通过战略合作委员会定期会晤,保持了顺畅的沟通机制,共同推进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公司银行业务方面,双方加快了汽车金融和年金业务合作步伐,在产品设计、营销手段、风险管理、系统规划等方面加深了合作;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双方积极推进项目融资、跨境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合作;国际业务方面,双方互相共享代理行网络,相互推荐客户和营销;同时,在结算业务、贸易融资、备证担保贷款、出口信贷、西班牙政府转贷款、清算业务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风险管理方面,BBVA参与了中信银行公司债项评级与违约风险暴露计量项目、零售评级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对实际项目开发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

陈小宪称,中信银行与BBVA的合作很深入、很愉快;由于双方的合作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所以双方未来的合作中,也会非常愉快。

同时作为中信国金的股东,BBVA与中信国金的合作也可圈可点。中信国金与BBVA的合作,主要包括财资市场及企业银行业务。中信国金是BBVA环球市场分销业务的亚洲产品开发中心,以及亚洲客户在区内各类本地及环球产品的分销中心。此外,中信资本也与BBVA有着良好的合作。中信资本于2007年底与西班牙对外银行合作在西班牙推出的互惠基金,当市场环境好转,中信资本将继续发展及推出新产品。

中信国金2008年中期报告曾公开披露,中信国金一直决心贯彻执行转型成为区域性中资银行集团及为中信商业银行业务开拓亚洲领域的策略。嘉华银行将成为为中信银行及BBVA拓展亚洲新业务的独立银行平台。中信国金私有化后,其与中信银行及BBVA的三方业务模式将在区内构建成一个拥有庞大竞争优势的独特联盟,并将有助中信嘉华稳步转型成为扎根香港的区域性金融方案提供者,服务内地、香港及其它地区性企业,令中信国金清晰定位成为客户的亚洲首选中资银行。

金属轻型仓库货架

沈阳哪回收30年茅台的的电话

揭阳Q345B

湖北随州市移动珍珠奶茶车街面流动售卖车厂

进京施工备案流程及费用